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建構智慧化生活系統,創造感動的生活空間 (三)感動的生活空間

1.目前鄰里鄉鎮中既有的房屋建築裡,除了數位家電設備外,比較屬於科技產品大概就是電腦了,事實上在這些建築空間中生活的大部分為你我的年老長輩,留在家鄉受教育的下一代,甚至工作機會缺乏,而留在家鄉打零工並娶了外籍新娘等等的弱勢家庭。如何應用讓這些家庭也感受到外界主動的關懷,也許是智慧化居住空間推動計畫,也要思考落實之處,以期有令人感動的應用。
2.重要性、瓶頸及癥結
 要深入推動政府資訊基礎建設及科技發展,有必要將家庭中必要的設備數位化,例如將水、電、瓦斯數位化,不僅可以作為節能控制的根本,同時也能進行安全監測,大幅提升居住空間安全,此外若能利用這些線路結合弱勢家庭遠端關懷,更能讓一般家庭感受到科技發展成果的好處。
 因為一般民眾換屋不易,要能在既有房屋中實現智慧化居住空間功能,一般發展的重點是經由建築設備(如馬桶)、或數位家電(電視、冰箱)整合提升其功能,這些已由相關廠商發展中。另一導入途徑似可由室內設計的裝潢工程考量,若能將每隔一段時間建築內部裝修時機,所要替換的裝修構件,予以模組化並整合相關智慧化所需的綜合佈線、基本感測組件等在內,讓民眾依不同的智慧化(安全、節能、舒適、…)優先次序需求考量、由政府協助或強制導入。
 在這些基本條件及基礎建設能夠結合起來之後,將可更為貼近民眾需求,及讓民眾感受到外界主動關懷的相關加值應用產生,例如小學生的課後輔導、弱勢家庭居家關懷、甚至遠距照護才能進一步實現。

建構智慧化生活系統,創造感動的生活空間 (二)感動的在地生活系統

1.呼應族群的融合、老中青各世代,回到鄉鎮一起樂活的新生活型態,例如目前媒體熱門的「冏男孩」、「海角七號」、「張君雅小妹妹」,其感動因素之ㄧ在於場景是我們熟悉、成長的鄰里空間。而如何將全台灣各地這些我們曾經生活過的熟悉空間再活化、感動起來。其解決方向可能是將都市設計層次使用的精緻手法,及地方人文藝術生態等結合起來一起落實到鄉鎮鄰里巷弄的建設之中。
2.重要性、瓶頸及癥結
 除了建設的品質之外,更重要的還是貼近民眾的需求,甚至觀光旅遊的發展能不能延續,也許是在於這些鄰里生活空間是不是令人感動留連,從而讓生活、工作與交流可以結合在一起的原因。
 如何將這些鄉鎮鄰里生活空間的水溝、街道、人行道鋪面、街燈等併人文特色,事實上就是都市設計的構成元素,應該考量導入都市設計手法,將這些公共設施建設及街道傢俱時,進一步整合現代生活所需智慧、防災、節能等需求設施的導入,作為智慧台灣的科技基礎建設。
 不只如此,許多以往應用在建築物內部的手法,,如生態池、中水系統、太陽光電、風力等,建議可以推展以鄰里鄉鎮為單位考量導入,並且結合地方地理、自然生態整體的規劃應用(當然這些都應該重新教育宣導給一般民眾,甚至由專業團體協助建造示範社區、鄰里鄉鎮等方式做起)。

建構智慧化生活系統,創造感動的生活空間 (一)感動的公共建設

1.重新思考真正需求,以結合地方生態、人文藝術造型,導入創新材料、工法等,用心實在的設計施工,並能考量後續主動監測、感測、監測維護等智慧化的機制於整體工程生命週期應用,應能創造新的公共建設風貌。

2.重要性、瓶頸及癥結
以往及目前許多因為地方甚至民意代表爭取,而分配的建設預算,其結果總是產生許多不切實際不需要的工程。這些為了應付施政及預算執行績效,嚴重壓縮合理的規劃設計及施工時程,單就工程品質而言已不敢領教,遑論地方自然人文生態的結合,更不用說會考量所謂創新材料、工法等構想的導入應用。
地方執行工程,不論是業主方、設計或施工單位人員,至目前為止仍然只注重施工品質的要求,從沒有更進一步接受專業品格、溝通協商,乃至創新構想的學習機會(工程品質低落的改善,有必要從現場施工人員本身的專業智能、品格、自信建立起)。
不論大小每一項工程都需要非常謹慎的推動,需要將公共建設的品質做到精緻化,呈現出來的要做到結合地方人文、自然景觀的要求,自然能感動而感受到政府的用心。

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省水先從家庭配管做起

我想很多人在家洗澡時,剛開始水龍頭流出來的水不是熱,於是會放空流失幾十公升的冷水。有多少人會先用水桶存起來去沖馬桶等等用途呢?還是有多少人就這樣直接洗了呢?
一般家用熱水器正常及正確情況應該是在陽台,而問題是浴室距離陽台可能有一段距離,打開浴室水龍頭後,水開始流出,而熱水器也才開始點火加熱而已,這一段時間流失的自來水累計起來的量有多可怕?有可能佔去一個家庭每天用水的三分之ㄧ喔!
奇怪的是,好像沒看過有人討論這個問題?也沒看過有關單位關注,或建築師在檢討呼籲?一方面是配管如何保溫改善,一方面是建築平面縮短浴室與熱水器間的距離改善。
覺得很好笑的是,建築物一開始最初申請建造執照,及完成時候的使用執照階段,都有所謂管線審查。大家都沒想到這個問題?

2008年4月18日 星期五

生質能源為什麼不是直覺與常識?

今天看瞄了一眼聯合新聞網的報導"生質能源良方變禍首",實在心有戚戚焉。一開始看到類似報導時,就直覺不種糧食改種生質能源作物,真是覺得罪過,世界上不是有那麼多地方、國家、人民吃不飽,餓死的嗎?
常識不就是應該人口那麼多,糧食缺乏,不就應該越來越貴,越有種植的理由?難道人可以不吃食物喝能源?還是食物不可以賣貴,能源有錢人才用得起,賣得出去?這其中的原因,相信應該可以讓經濟學家大作文章,出版鉅論。
終於有報導負面的聲音出來,也讓我們小人物有一點信心-原有我們也是有遠見的,不用公式原理長篇大論的推導,常識直覺也OK。不過同時也有報導擁有天然資源的國家正在快速崛起,國際投資大師也在台灣發表投資預測天然資源的期貨獲利可期,說明了原物料的重要。
那缺乏天然資源的台灣怎麼辦?那就是 "iMega"的策略啦!!

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

建築工程如何運用先進科技?

為什麼國內建築工程仍然大量倚賴傳統的營建材料、設備及工法?
能夠具體運用的先進科技材料、技術有哪些?

2008年3月4日 星期二

iMEGAportal 的意義

Mmaterial材料的縮寫,
說明的是原物料的重要,若是沒有天然資源的優勢,那麼就要有能力創新,發明新的材料.
Eelectronicalize電子化的縮寫
代表的是電子化時代,供應鏈管理,知識管理,企業資源整合等觀念的重要,
此外,還希望提醒 element組合構件,equipment設備...等等意涵在內
Ggreen的縮寫
代表的是環境保護不僅僅是重要的觀念及行動的要求,而且已經是國家及產業競爭的具體要素.
Aamenity美質適意的縮寫,
代表的是所有的服務,產品及需求不僅僅是質量的滿足,也要有更高層次精神的滿足及提升,但絕不是奢華.此外,還可代表Art藝術,Archtecture建築等理念的整合意義.
portal 平台
除了大家熟知的網際網路是一種平台,會議,基礎建設,食衣住行各種產業也是一種平台,平台代表著溝通整合創新發展的基礎,......當然,希望這個部落格也是一個集合意見智慧的平台.
i intelligent智慧的縮寫
產業及時代進化的特徵,材料.元件.設備.系統甚至人都要有一定的智能,在此特別要強調的擁有一定的智能才能讓MEGA所代表的內容意義彼此活化串接,產生綜合效用.

iMEGA的意義不在於建構建築願景,而是建築產業發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