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7日 星期二

建構智慧化生活系統,創造感動的生活空間 (二)感動的在地生活系統

1.呼應族群的融合、老中青各世代,回到鄉鎮一起樂活的新生活型態,例如目前媒體熱門的「冏男孩」、「海角七號」、「張君雅小妹妹」,其感動因素之ㄧ在於場景是我們熟悉、成長的鄰里空間。而如何將全台灣各地這些我們曾經生活過的熟悉空間再活化、感動起來。其解決方向可能是將都市設計層次使用的精緻手法,及地方人文藝術生態等結合起來一起落實到鄉鎮鄰里巷弄的建設之中。
2.重要性、瓶頸及癥結
 除了建設的品質之外,更重要的還是貼近民眾的需求,甚至觀光旅遊的發展能不能延續,也許是在於這些鄰里生活空間是不是令人感動留連,從而讓生活、工作與交流可以結合在一起的原因。
 如何將這些鄉鎮鄰里生活空間的水溝、街道、人行道鋪面、街燈等併人文特色,事實上就是都市設計的構成元素,應該考量導入都市設計手法,將這些公共設施建設及街道傢俱時,進一步整合現代生活所需智慧、防災、節能等需求設施的導入,作為智慧台灣的科技基礎建設。
 不只如此,許多以往應用在建築物內部的手法,,如生態池、中水系統、太陽光電、風力等,建議可以推展以鄰里鄉鎮為單位考量導入,並且結合地方地理、自然生態整體的規劃應用(當然這些都應該重新教育宣導給一般民眾,甚至由專業團體協助建造示範社區、鄰里鄉鎮等方式做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