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前鄰里鄉鎮中既有的房屋建築裡,除了數位家電設備外,比較屬於科技產品大概就是電腦了,事實上在這些建築空間中生活的大部分為你我的年老長輩,留在家鄉受教育的下一代,甚至工作機會缺乏,而留在家鄉打零工並娶了外籍新娘等等的弱勢家庭。如何應用讓這些家庭也感受到外界主動的關懷,也許是智慧化居住空間推動計畫,也要思考落實之處,以期有令人感動的應用。
2.重要性、瓶頸及癥結
要深入推動政府資訊基礎建設及科技發展,有必要將家庭中必要的設備數位化,例如將水、電、瓦斯數位化,不僅可以作為節能控制的根本,同時也能進行安全監測,大幅提升居住空間安全,此外若能利用這些線路結合弱勢家庭遠端關懷,更能讓一般家庭感受到科技發展成果的好處。
因為一般民眾換屋不易,要能在既有房屋中實現智慧化居住空間功能,一般發展的重點是經由建築設備(如馬桶)、或數位家電(電視、冰箱)整合提升其功能,這些已由相關廠商發展中。另一導入途徑似可由室內設計的裝潢工程考量,若能將每隔一段時間建築內部裝修時機,所要替換的裝修構件,予以模組化並整合相關智慧化所需的綜合佈線、基本感測組件等在內,讓民眾依不同的智慧化(安全、節能、舒適、…)優先次序需求考量、由政府協助或強制導入。
在這些基本條件及基礎建設能夠結合起來之後,將可更為貼近民眾需求,及讓民眾感受到外界主動關懷的相關加值應用產生,例如小學生的課後輔導、弱勢家庭居家關懷、甚至遠距照護才能進一步實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